当前位置 : 首页 > 调查研究
洱源县深化平安建设情况
  • 时间:2016-05-17 27:16
  • 来源:县委政法委
  • 作者:赵银芳
  • 字体:【

    在争创新一轮云南省“先进平安县”工作中,洱源县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及对大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全县工作大局,按照点上求辐射、线上求延伸、面上求全覆盖的工作步骤,拓展创建领域,以建设平安洱源、法治洱源、和谐洱源、美丽幸福新洱源为目标,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以创建“省级先进平定县”为主题,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的,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和谐是第一目标”的理念,在巩固平安创建成果的同时,丰富创建内容,提升创建层次,推动全县平安创建深入持久开展,全县呈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稳定,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更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一、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强化组织领导,“七个到位”确保新一轮省级先进平安县争创工作有效开展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下,紧紧围绕的新一轮省级先进平安县创建目标,坚持做到“七个到位”,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新一轮省级先进平安县争创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县人民政府牢固树立“平安就是政绩,平安就是生产力”的思想,把平安创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十二五”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并作为201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创建工作,把深化和巩固“平安洱源”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县人大、政协联系政法工作领导为副组长,县委政法委委员、综治委委员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先进平安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县各镇乡、各部门、各行业、各系统也都层层成立了创建领导机构,并明确了平安创建的主要责任领导和直接责任领导,做到组织机构健全,领导责任明确,为新一轮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安排部署到位。为全力巩固全县省级“先进平安县”创建成果,积极参与新一轮先进平安创建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洱源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明确了工作的步骤、方法、措施和要求。并结合实际,分别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关于深入开展“平安金融”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系列实施方案;2014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洱源县“平安网络”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创建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下发了进一步深化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医院、平安景区等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模式,抓实载体的创建工作,积小安为大安,积局部平安为全局平安,提升创建水平,推动平安洱源创建工作健康发展。各镇乡、各部门、各系统也紧紧围绕全县的总体创建目标,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目标、任务,把工作落实到各个岗位。
    三是责任明确到位。根据镇乡和县综治委成员单位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洱源建设工作中的职能职责,县委、县政府与全县各镇乡和各综治委成员单位分别签订了80份《洱源县2015年度镇乡、综治委成员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各部门在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各镇乡党委、政府和县综治委各成员单位认真执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强对辖区和部门综治维稳、平安创建工作的领导,层层签订综治维稳责任书,把责任分解到基层,用责任制确保工作措施的落实。
    四是宣传发动到位。县委、县政府将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宣传工作纳入全县总体宣传计划,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宣传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平安创建宣传高潮。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发了《洱源县关于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实施意见》,并由县级领导带头包村召开座谈会,县级综治成员单位、镇乡、村实行挂钩联系的方式,宣传平安创建工作,同时进行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和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等工作;适时开展了全县的综治宣传月和秋季集中宣传等活动;在县电视台、《洱源通讯》、《洱源手机快讯》开设宣传专栏,及时宣传报道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了《洱源长安网》建设,完成网站建设的各项基础框架和业务内容的初步维护更新,使洱源长安网成为全县政法综治宣传的一个长期平台。共刊载工作要闻、通知公告、平安洱源等各类信息1000多条,并及时更新反映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新动态。充分发挥各级媒体宣传作用,通过《洱源通讯》、《大理日报》、《大理政法》充分反映工作中亮点;积极开展三营镇郑家庄“依法治村一面旗”典型经验巡回宣讲、送法下乡、法制进校园、农村赶集天集中宣传、农村业余文艺队宣传、广播宣传等多种有效形式,全面提高了综治维稳和平安建设宣传覆盖面。
    五是考核奖惩到位。建立健全综治维稳领导责任、目标管理、一票否决、政绩考核等制度,严格考核奖惩。把平安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评范围,制定完善的考核奖惩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调动各级党政组织推动平安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委、政府督查室结合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对各镇乡、各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在创建省级平安县活动中措施得力、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在全县政法工作会议上,表彰奖励了2014年度《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优秀的5个镇乡、9个先进村(社区)、30个县综治维稳先进成员单位和33名综治维稳先进个人。由县委、县人民政府对2015年度《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优秀的4个镇乡、11个先进村(社区)、41个县综治维稳先进成员单位和36名综治维稳先进个人将进行通报表扬;对洱源县第一中学、洱源县人民医院、三营镇郑家庄村、右所镇士庞村、茈碧湖镇信合小区等15个各类平安创建先进集体将进行命名。
    六是制度建设到位。健全和完善了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政法委员会议、五部委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例会制度。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政法、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工作汇报,分析研究解决政法、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工作,年内共召开涉及研究政法、综治维稳和创建工作的会议2次,综治维稳委委员会议4次,五部委联席会议2次,研究部署政法、综治维稳、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等各项工作及各项专项行动,做到有研究、有部署、有检查。
    七是经费保障到位。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人均3元将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拨出84万元工作经费用于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工作,各镇乡、各部门也积极落实平安创建工作经费,保证了平安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创新社会管理,多措并举创建平安和谐洱源
    1、夯实基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隐蔽战线斗争和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以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推进“无邪镇乡”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服务管理,严密防范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文化进行政治渗透,坚决取缔境外宗教组织在县境内非法传教。加强涉藏维稳工作,深入藏区进行走访、调研、慰问,及时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维护了各民族大和谐、大稳定、共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切实做好各类庆典、重大会议、节庆等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了县“两会”、中高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等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成立了洱源县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并调整充实小组成员及单位,制定了反恐怖工作相关职责制度、签订了反恐怖工作责任状。同时,反恐办坚持每月的涉恐情报会商研判制度,做到不疏不漏。2015年,全县未发生影响恶劣、影响民族团结、影响当地社会治安的涉藏重大案事件,未发现新疆籍维族外来人员前来学经讲经等情况,无新疆籍维族暂住人员,回族和藏族群众思想稳定,生产生活井然有序。县内藏族主要聚居地郑家庄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并被省委李纪恒书记高度评价为“依法治村一面旗”。共召开稳定形势分析研判会116次,提供各类治安有效信息287条,发出预警通知3份,完成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6起。
    2、强化责任,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健全和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同时在公安、检察、法院、信访分别设公调、检调、诉调和信调对接办公室,在住建、国土、卫生、劳动、交警等单位设立调解工作室,在镇(乡)、村(社区)设立诉讼服务工作室(点),真正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维稳组织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运作、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做到调解网络全面覆盖,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及时有效。2015年,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1330次,预防疏导4219件,共排查受理矛盾纠纷4219件,调解4219件,调处率达100%,调解成功4138件,成功率为98%;继续推行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制度,充分调动基层治保、调解组织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中的积极作用。政法委机关积极组织协调处置医患、交通事故、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到州进京越级上访等重大热难点纠纷及突发事件30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抓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社会稳定预警工作,切实加强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形势的分析研判,针对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排查工作,将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2015年共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6件。
    3、倾力构筑,打造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抓实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突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黄赌毒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整治、非煤矿山整治等专项行动,及时消除各类治安盲点,不断净化治安乱点的社会环境。禁赌专项行动中累计查处涉赌治安案件35起,涉黄治安案件11起,捣毁8个聚众赌博窝点,处罚违法人员450人,收缴罚没赌资近300万元;侦办涉赌刑事案件1起,取保候审5人,逮捕2人。加强交通、消防、危爆物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严防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全县制定完善了街面、重点部位、城镇农村、单位内部、行政区域边际治安联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铁路护路联防、信访网络、处置突发事件等治安防控体系,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控结合,真正形成空中有监控、街面有巡逻、小区有保安、社区有义务巡逻队的多层次立体化防控体系。加大视频监控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以城镇视频监控与报警系统为重点的科技防范工作,全县已建成310个高清监控探头、39个视频抓拍卡口。加快县城及国道214线沿线镇乡的视频语音系统建设,实现全县管理复杂区域、主要街道、重要路口、车站等场所的管理和交通状况24小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各种管理问题。在重点单位、商住小区、行业场所、学校推行社会化视频监控建设,并接入公安局指挥中心和辖区派出所的监控平台,实现各种视频监控资源共享。突出将技术防范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以防得住、控得严、打得准为目标,强化公安网监队伍建设为根据,实现全县各部门行业等监控纳入总指挥中心,确保对境内人事物等流动要素实现动态全程监管。建立社区警务站31个,高速道口、医院、教育等系统设立了交通执法服务、治安岗亭等站点。在全县推行“6995”十户联防信息平台建设,着力提升科技信息化在农村群防群治中的应用能力,拓展和延伸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全县9个镇乡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整合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综治办等政法基层力量,提高服务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4、打防结合,夯实平安和谐发展根基。一是毫不松懈开展依法打击和集中治理。始终保持对“两抢一盗”、暴力犯罪、有组织犯罪活动的严打态势,先后组织开展严查严管爆炸物品、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缉枪治爆、扫黄禁赌、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清理整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有效震慑了刑事犯罪活动。2015年,全县共接报警38760起(其中有效报警2999起),立刑事案件426起,破案20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3人,继续保持了“命案必破”目标,共立命案4起,破获4起;共受理行政案件655起,查处620起,查处违法人员554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切实加强批捕起诉和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力度,共受理公安机关和自侦部门提请批准逮捕和移送审查逮捕的各类案件48件76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81件111人。县人民法院突出审判工作重点,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和人民群众关注的其他犯罪,共受理各类案件1120件(含旧存25件),审(执)结941件,结案率为84.02%,结案标的6749.36万元。县森林公安局侦破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13起,追究刑事责任5人,受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79起,查处79起,处罚74人,依法没收木材26立方米,上缴罚没款160多万元。
    二是切实加大禁毒防艾工作力度。坚持“四禁并举”和艾滋病防治“两降一升”的工作方针,继续开展缉毒破案,双向查缉、打击零星贩毒等专项行动,强化了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防控,切实减少了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提高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质量。针对禁毒工作实际,及时调整禁毒工作重点,变“打外”向“打内”转变,重点打击辖区内零星贩毒、吸毒、禁种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上,成功破获了一批毒品案件,强制收戒了一批吸毒人员,有效遏制了辖区内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无毒先进县”创建成果得到不断巩固。2015年共收戒本地籍吸毒人员198人,其中强制收戒吸毒人员81人,社戒、社康吸毒111人,组织铲除野生大麻18余次,出动人力560余人,铲除野生大麻6000余株。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0起,缴获毒品35.59376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37人。
    三是大幅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制定下发了《洱源县关于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实施意见》,成立了洱源县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县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镇乡、县级部门负责指导挂钩村的公众安全感提升工作制度,各级各部门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主动作为,认真履职,齐抓共管,形成了工作合力,确保了宣传发动、专项整治等各项工作的落实。2015年我县在全省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综合满意率90.82,比上年83.63上升了7.19个百分点,排名从2014年的全省62位上升到了第9位,前进了53位,大理州内排名第1位,比去年上升了10位。
    5、多措并举,扎实有效推进综治维稳工作。严格落实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教育、帮扶、矫治、管理措施,健全动态管理机制,防止漏管失控。截止目前,全县共接收各类社区矫正对象613人,累计解除矫正445人,在册矫正对象168人;累计落实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117人,未发生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的情况。抓住群众高度关注的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出行、生态环境等重大民生问题,研究对策,落实措施,让广大群众看到变化、见到实效、得到实惠。抓实环境违法案件,洱海流域综合执法大队共办理行政案件34起,结案22起,收缴罚款29.1万元。全面推进全县综治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建设洱源长安网、政法委内网、综治内外网和综治信息管理平台,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模式,实现对全县“人、地、物、事、组织”五大要素的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围绕枪毒拐赌、反恐维稳等问题,加强巡防管控力度和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防控体系,严防恐怖分子、“三股势力”等潜入潜出。认真开展涉法涉诉信访工作,2015年成功处置2起涉法涉诉案件。强化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网管人模式,落实户籍制度改革部署,推行居住证制度,深化“农转城”工作,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帮扶体系,预防和减少侵害“三留守”人员合法权益的案事件发生。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扶体系,推动落实教育、帮扶、矫治、转化、管理及综合干预措施,帮助特殊人群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实际困难。组织开展筛查、监测,加强对流动人口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排查发现和有效管控。完善未成年人监护、涉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加强闲散青少年联系管理、流浪儿童救助及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帮扶、矫治、管理,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坚持依法治校,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契机,推进校园“三防”建设,积极推动校园视频监控接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视频监控平台,夯实基层安全基础。以校园警务室建设为突破,强化校园周边治安巡逻防控,创新校园安全治理机制。以“平安校园”创建为载体,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平安校园建设,深入开展涉校涉园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高危人员教育稳控和刑事治安案件侦破查处,有效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目前已创建省级平安学校4所,州级平安学校8所。贯彻落实《云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和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全面加强困难救助、教育照顾、法律援助、住房保障等优抚保障工作,加大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力度。见义勇为协会2011年成立至今,共表彰25名先进个人,1个先进群体,至2015年1月共有资金23.55万元。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努力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针对吸毒、赌博等各类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成效明显,在云南省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工作会议上洱源县作专题经济交流。
    6、法治惠民,深化平安建设的“洱源模式”。一是继续深化法治县创建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依法治县工作,在今年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洱源县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实施意见》,把依法治县工作任务纳入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工作考核当中,全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成立领导组,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积极完成年度依法治县工作任务。县委依法治县办改设在县委政法委后,现已解决部门设置、人员编制问题,人员编制2名,其中设专职副主任1名(正科级),并调入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依法治县办具体工作业务。同时参照省州做法,调整充实了县委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制定下发了中共洱源县委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专项组工作规则》、《专项组主要职责及成员名单》、《办公室主要职责及成员名单》等文件,建立健全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依法治县工作有人干事、按制度行事。在依法治县工作中,重点抓好了郑家庄经验推广工作。洱源县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推广郑家庄“依法治村一面旗”工作经验的实施意见》,在全县9个镇乡的10个自然村进行推开,以郑家庄“依法治村一面旗”为标杆,力争用2至3年的时间,在全县建设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显提高,农村民主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程度明显提高。
    二是扎实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扎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全县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营造全县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三月综治维稳宣传月、农历“二月十五”庄稼会、“三八”妇女节等传统会期和节假日,与相关职能部门和镇(乡)党委政府等联合开展多主题、多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六五”普法工作,深入到县级机关、镇乡企业、学校、社区、村组开展洱海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在县电视台、《洱源通讯》开设宣传专栏,及时宣传报道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积极组建郑家庄“依法治村一面旗”典型经验巡回演讲团,到全县9个乡镇进行巡回宣讲。2015年,共展出各类宣传展版350块,悬挂横幅18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5000多份,义务解答法律咨询100多人次;共发放《致全县人民的一封公开信》7万份、《平安洱源建设宣传手册》2万册。
    三是夯实法制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工作,广泛开展法制宣传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重点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能力,形成全县上下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建立高效、规范、透明的行政运行机制,努力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倡导和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推动文明洱源建设示范工程取得新成绩。整合了县司法局、县人社局、县总工会等成员单位的法律宣传读本等资源,在两个重点乡镇商会及全县15户重点非公企业开展了“调研走访、送法进企业”活动,引导企业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帮助企业强化法制意识、构建依法治企模式、提升依法治企能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发展信心,规范企业内部治理,防范法律风险,自觉守法诚信经营,适应法治经济新常态,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
    7、创新载体,不断深化“平安县”创建。一是持久加大基层平安创建力度。按照“巩固、提升、发展”的创建要求,继续健全纵横向结合的平安创建格局,不断完善齐抓共管机制,加强对平安创建工作的督查指导,促进平安创建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深入开展“先进平安镇(乡)”、“ 先进平安村(社区)”等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平安细胞工程,积极创建“平安小区”。健全挂钩联系平安建设镇乡村制度,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创建责任,强化对“平安家庭”、“平安边界”、“平安文化市场”、“平安交通”、“平安景区”、“平安林区”、“军地平安建设”等23个行业系统的平安创建活动,努力形成“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平安保全县平安”的良好局面。制定下发了《洱源县关于加强乡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村(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的通知》等,切实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在全县9个镇乡90个村(社区)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为9个镇乡综治维稳中心配置了3万元的办公设备。
    二是综治信息平台助力平安创建。综治信息平台运转正常有序。建成县、镇乡、村三级综治信息平台,县、镇乡、村、组四级信息人员共1735人,配置综治通手机1679部,投入人员薪酬、硬件配置及工作经费等资金81万元,建成65个成员单位和90个村(社区)综治信息平台,组织构架及管理人员等基础元素已搭建完成;矛盾纠纷调处、特殊人员管理等基础数据已开始录入平台,纳入系统管理;事件报送及流转、处置及时有效,综治信息平台运转正常有序。
    三是充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平安创建的活力。顺应社会治理发展大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社工岗位、提供公益岗位等办法,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以社工人才为主的社会组织机构、项目、能力孵化,引导工青妇等群众组织或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风险评估、矛盾调处、社会救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志愿、服务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防控等平安建设工作。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履行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职能,发挥其对所属成员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等构建制度化渠道,鼓励发展责任保险、治安保险、社区综合保险等新兴业务,千方百计激发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群众工作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群众依法通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预防和妥善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搭建多样化的群众参与机制,加大群防群治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群众工作群众做,动员群众自己组织起来,解决好发生在身边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8.管控结合,全面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的日常管理,提高网上发现、侦察、控制和处置能力,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诈骗、赌博、传播淫秽物品、非法经营以及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整治行动,净化网络环境。制发了平安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的日常管理。加强对网吧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凭身份证上网制度,对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管重罚,严厉查处和打击黑网吧,坚决扼制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有效防止和依法处置网上违法信息;加大网络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网络评论员和信息队伍建设,切实做好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引导和网上热点问题的应对和引导;健全网上网下结合的综合管理体系,无影响社会稳定的网络舆情事件。
    9、突出重点,开创网格化管理工作新局面。按照省州要求,全面推开网格化管理工作。一是将全县网格化管理试点经验向全县宣传推广,同时按照省州要求的以村委会为单位划分90个一级网格1271个二级网格,并进一步建立健全网格管理组织及明确相关网格指导员、巡视员、管理员、网格长等职责,通过构建全覆盖网络,将综治维稳工作的延伸到了最基层,信息预警前移到第一线,真正做到了预警于初始,防串于未然,提高了新形势下动态信息控制能力,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二是整合网格化管理的力量,充分发挥各级综治维稳中心、综治维稳办公室、为民服务站等作用,按照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要求认真发挥作用,分级分类处理矛盾纠纷等各项事务。三是充实网格化管理专门人员,县综治办在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各县自行确定招考标准的要求,严格按照程序步骤选聘了9名网格巡查员和9名专职人民调解员,现已完成岗前培训并安排到县内9个镇乡属地任职。
    10、凝心聚力,不断加强和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人人参与进来、人人受到教育、人人得到提高”的总要求,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以干警队伍思想认识的大提高、精神面貌的大提振、工作水平的大提升和政法机关的新变化、新气象、新业绩。按照“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联系实际、重在实效、推动工作”的思路,教育引导广大政法干警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永堡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遵守各级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理事,提高正规化建设水平。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政法工作水平;因地制宜做好经常性思想教育,实际工作中注重抓苗头、刹风头、堵源头。狠抓廉洁从政教育,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培养班子的标杆意识和担当精神,在落实规章制度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上,班子成员做到率先垂范。坚持民主决策,提升班子的向心力,营造“干实事、实干事”的内部氛围。
    (三)坚持统筹兼顾,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强化整体,统筹兼顾,以新一轮省级先进平安县争创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体现争创新一轮省级先进平安县,打造群众满意的省级先进平安县工程。总投资6652万元的洱源一中教学综合楼、洱源职中学生宿舍楼和县第一幼儿园教学用房等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建成凤羽、炼铁等10所公办幼儿园。聘请知名校长马琴为洱源一中校长。地方课程读本“家在洱源”编写完成。县中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快速推进,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业务用房投入使用,新建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达99.4%。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开展。血防2004-2015年中长期规划顺利通过国家终期考评验收。凤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牛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建设项目完成总规编制。县文化传承中心项目加快实施,县城文庙完成大成殿建设。马家祠堂修缮工程和石龙寺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项目全面完工。农村“小广场大喇叭”省级试点县建设项目投入使用。7个重点领域44项改革要点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不断加大,妥善解决了一批热难点和信访突出问题。突发应急机制、防震减灾体系进一步健全。
     二、工作经验和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是前提。平安创建是构建和谐洱源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保障工程。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牢固树立“平安就是政绩,平安就是发展”的观念,把创建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层层成立创建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广泛宣传是基础。广泛宣传是调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工作的基础。坚持把宣传工作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始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了解创安、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是全民参与是基础。在创建过程中,县级相关部门和镇乡党委政府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主动配合支持,是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的强大基础。
    四是经费投入是保障。省级“先进平安县”创建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人均3元将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拨出84万元工作经费用于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工作,从根本上保障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是齐抓共建是核心。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创建活动中的职责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六是强化督查是关键。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4个层次的督查制度,切实加大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确保创建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推动了全县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七是服务大局是目标。县委政府始终坚持将平安洱源建设工程融入到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的科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找准结合点,使二者有机统一,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平安洱源建设,在平安洱源建设中凸显生态文明建设。
    三、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争争创新一轮的省级先进平安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中央和省州的要求相比,与全县干部群众的新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和不足:一是社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方式方法、措施与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平安创建机制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是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整改工作措施
    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深化平安建设的安排部署,以争创新一轮省级先进平安县为目标,切实抓好平安创建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巩固和提高创建成果,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推动综治各项工作的落实;二是积极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法措施,切实加强社会管理,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三是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四是继续抓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治安防范能力;五是打好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努力减少毒品危害;六是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七是进一步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机制,及时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八是继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九是深入开展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十是深化平安创建工作,不断巩固平安创建成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